如何将工作中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化?
什么是系统?
简单的来说,一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模块:元素,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功能。
如果把桃树看做是一个系统,那么其中包含的元素有:泥土、水、花粉、蜜蜂等;泥土和水可以给桃树提供养分,花粉和蜜蜂可以让桃树结出果实,这是元素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颗正常的桃树结出香甜可口的桃子,这是系统的功能。
更进一步,系统会从这些关系中寻找反馈,比如:今年的桃子个头比较小,是水分出了问题,还是蜜蜂传播花粉出了问题等等,逐一排查,让系统可以稳定健康的运行下去。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每个人几乎零成本随时随地的发布自己的观点和信息。在这样的时代中,知识不再系统化,而是越来越碎片化。
如果我们不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那么就可能在碎片化的信息中迷失。
如何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一、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的框架
首先建立一个大分组,4个重要“文件夹组”:
- 现阶段研究,就是你当前所研究的一个领域或问题。这个方法能让你在碎片化的信息海洋里,保持专注的,高效的,有目标的专攻一个领域或问题。
- 资料参考库,就是为了你更好的钻研攻克一个领域,你需要从收集的那些资料中,能够去进行参考和利用。
- 经验总结库,当你完成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之后,你需要做的是,对其进行总结。可以让你之后的,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结构化和完善化。
- 碎片化信息收集,这个非常重要,你每天会接收爆炸般的信息。但是你需要从里面筛选出对你有益有用的,当前所关心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新建一个知识库进行汇总,如下图所示:(我使用的是简道云知识库,仅供参考。)
二、收集信息、判断价值
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收集各种各样的零散知识,还要具备判断信息的能力,在判断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问自己三个问题:
- 它能不能提升你的技能?
- 能不能和你现在的知识体系发生交集?
- 能不能满足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如果我们要获取的信息无法满足上述三条中的任意一条,那么它停留到听过的阶段就够了。
如果满足了三条中的任意一条,我们可以考虑把这个信息纳入我们的个人知识管对它进行加工整理和研究,进一步强化与原有知识的联系。
收集借助知识库能够更加高效,手机和电脑端同步储存,所以你能随时随地地收集、记录你需要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文本控件创作你的文档,也可以在文档中插入表格、文件、图片等媒体内容,满足文档内容展现的各种需求,还可以对文档设置权限:
三、整理自己的知识
整理你的知识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整理的话,就像你在一间脏乱的屋子里找一个不知跑哪去的证件,有整理的话,你能清楚地知道,它在靠墙桌子的左下角抽屉里。这就需要我们:
- 对碎片化信息收集来的内容进行再次阅读;
- 对没用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删除;
- 将保留下来的信息按照原来的知识框架进行分类储存;
- 以此循环,进行周期整理。
我们可以在知识库中批量进行文档的管理:
四、内化自己的知识——知识输出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此铺垫,如果没有做好这一步,知识管理就变成了知识收藏了。平庸者和高手的区别正在此。
如果你有认真的地做好上述的知识管理步骤,你会发现!——当你想研究一个问题时,你所需要的知识信手捏来,你一搜索关键词,你会发现自己平时竟然不可思议地,积累了大数量、高质量、而且派上用场的信息。
- 你在知识框架下有明确目标,在收集知识时能快速找到和筛选;
- 你的框架和分类让你的信息有条不絮,轻易找到;
- 你能运用你收集到,或者你曾经总结过的信息,进行整合。
比如:你写一篇关于经济学相关的研究,你平时收集的的资料,从《国富论》里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到现在获得诺贝经济学奖著作里的《错误的行为》里讲的禀赋效应,前景理论,沉没成本,再到天猫双十一等等互联网经济学,以及你平时对于股票的一些心得,你能写一篇很丰富,有内容的文章,并且只有你真正理解它们的时候,你才能很好地运用,写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理解,这也是促进你对知识的内化和结构化。
以上就是个人关于知识管理的经验总结,希望你看完之后,可以开始实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