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具体“好”在哪里呢?
关于ERP的“好”和“可有可无”,我们可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具体分析。
ERP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降本:实现库存、物料、采购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合理的配置企业资源,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
- 增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为公司带来更高的效率和业绩;
- 保质:通过物料、生产、发货三道质检工序,管控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情况
ERP为什么又时常让人觉得“可有可无”?
当我们从不同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
作为企业管理者,公司整体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能够实现降本增效的ERP系统就是有价值的。
但是对于系统的使用者即公司员工来说,传统ERP有很多体验感差的局限性:
- 使用和培训成本高;
- 系统维护困难;
- 实施周期长,调整困难。
立场不同,看问题的结果也不同。
站在全局角度,ERP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站在个人角度,ERP系统不过是可有可无的机器。
ERP系统于上世纪40年代诞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完善和创新,ERP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工具,其内核更是一种管理思维,这也就是企业对ERP的刚需所在: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
ERP通过集成的系统、优化的流程、协同的工作流将企业运行变成一个有机整体,将信息化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
为什么企业要实现信息化管理,ERP已经成为一种刚需?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外因来讲,信息化转型是我国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实地看,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近年来,为促进包括传统制造业在内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不断完善制度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对制造业信息化转型进行了全面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明确了制造业信息化转型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必须着力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管理效率,重塑竞争优势,数字化转型正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需更好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解决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难点问题,切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此时,引入ERP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为传统制造业赋能就变得迫在眉睫。
从内因来讲,是企业治理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随着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制造业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和问题:
- 生产管理上,员工生产情况较为混乱,工序间配合较差;管理者无法及时掌握生产计划、状态,团队协作困难;
- 销售管理上,销售信息和生产信息断层,容易出现“合同签了、货没了”的情况,严重影响信誉,甚至需要赔款;
- 技术管理上,基础资料共享困难,部分加密文件也容易泄露。
任何的企业治理软件都只是技术手段,技术解决的是业务的问题,企业治理软件的本质就是企业治理思想的体现。
而目前传统制造业最重要的企业治理思想就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战略举措,需要企业具备足够的重视度,配备相应的资源作为支撑,并且要有变革的决心和魄力。
根据以上信息化困境,我们也能够演变出ERP的具体应用场景:
一、生产管理
统筹生产流程,确保生产高效进行。在线制定生产计划,各工序责任到人,前后工序无缝对接;所有生产数据实时更新到看板,管理层可以快速了解全公司、各环节的生产情况。
二、销售管理
打破销售、生产部信息壁垒,避免逾期发货。销售根据实际客户、成品信息签订合同,在线发起发货申请,生产部门实时获取发货消息,有效保障交易顺利执行。
三、技术管理
前后严密配合,全程管控研发进度。新产品研发进度全流程管控,方便把握研发进度;产品库基础信息实时共享,规避信息孤岛问题;按权限分配信息到个人,严格保密公司知识产权。
以上模板来自ERP模板,主要解决智慧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问题,助力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