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在效率之外其实还能带来很多额外价值。
我们知道,低代码可以成倍的提升开发效率,除了成本的节省之外,还有很多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以IT满意度而言:
原来企业的资源费用有限,业务部门中很多小型的、相对低价值的功能实际上是没有精力去实现的,因为这些功能往往非常琐碎而且个性化程度很高,在市场进行招标也很难。
通过低代码平台,可以用合理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帮助业务部门进行开发,大大提升业务部门的满意度。
联通集成做过一个统计,对于某个时间段个性化需求的比例大概如下:
这些如果通过低码完成,和传统开发相比,大约可以提升三倍的效率。
我们知道,一个老系统什么时候会被淘汰,往往就是一个字“慢“,慢包含两个维度,一是需求开发慢,二是运行的慢,从这一层面上来说,低代码的高效率带来了高满意度。
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区别在于:
这是一个面与点的关系,低代码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帮助企业将各种犄角旮旯的需求都快速的“业务数据化“,从而为未来的”数据业务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低代码可以帮助筛选有价值的业务。
IT经常收到的抱怨和被甩锅的理由有一条:“无法支持业务的创新”。
IT同学们往往很委屈,毕竟根据软件工程学和CMM的定义:如果你的需求都是模糊不清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怎么可能帮你开发一套完善的软件呢?
低代码和无代码工具,可以快速帮业务搭建流程与表单,打通其他业务模块,复用企业已有能力,从而支持新业务的拓展。
有经验的IT同学其实都知道,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70%左右都是无效的。这并不是贬低业务,因为这就是创新的成本。
但是通过低代码和无代码平台,可以配合业务以非常低的成本(仅比Excel略高)去尝试新的业务,最后剩下的30%真正有价值的功能,我们无论是进行重构还是去采购专业软件,沉没成本都非常低,真正的让IT的资源集中在“有价值的业务”上。
低代码会带来很多隐形的成本节省。
企业IT构建时,集成成本是一个隐形的成本。例如:
我们采购了一套软件,它必须和员工、门店、品类、权限等等打通,一般而言对于这些专门定制的集成开发,软件开发商的成本是很高的,码代码和调试接口哪有卖光盘来的挣钱啊,码农的成本那么高。
因此根据我们的估算,大约企业付出的软件采购成本中,15~20%实际上是为了集成买单。如果企业采购了5个供应商的小型应用,实际上每家都需要重复的进行“集成”开发;
而采用低代码平台,则可以说是一次集成,日后通用,这里节省下来的成本,积少成多,非常可观。同时,运维也变得更简单,更高效。
对于大型企业,选择甚至自研自建低代码平台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产的沉淀。
随着SaaS服务的兴起,很多软件都变成了按年收费,每次升级新的软件和系统又面临大量的集成开发,很多甲方的大型企业发现,低代码是一个很好的沉淀体系,让软件资产、业务经验能够得以沉淀。
大型企业自己研发低代码平台成本约为30人,1.5年时间,对于很多超大型企业,这部分自研投资的回报非常高。
图源:艾瑞《2021年低代码行业研究报告》
随着中台的兴起与大量的失败,我有一个在头部中台企业担任高管的朋友,曾经很伤心地说,复用是不是个伪命题?
而我把低代码看成中台的一种,即逻辑中台,是原来中台体系中缺失的一环,一旦把它补齐,中台的复用价值才会变得完整。
为什么称之为逻辑中台,因为低代码实现了企业业务和运营流程,同时又使得这部分能够被透明的管理。例如:
总部指定了主框架,各个区域还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些调整是透明的,可被监控的,既满足了灵活性,又满足了规范性。
在这里刚好插一句我的观点:企业的中台应该有四种:
效率的提升来自于精细化,开发提效的本质是“开发人员分层”,数字化的推动力来源于算力的上升,算力使得精细化成为可能。
目前看来:
目前低代码平台有一个“引擎化”的趋势,大致可分为表单引擎、报表引擎、移动端引擎、流程引擎、集成引擎、规则引擎等,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边界清晰的分步替换系统,对于大型企业的复杂系统,这一点很重要。
图源:爱分析《2022爱分析·低代码厂商全景报告》,低代码应用场景
目前低代码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标准,因此大家不敢使用,因此希望大家一起参与,推动两项重要的执行标准:
最好的方式是:自研体系+外包团队+低码平台。
这样效率最高,研发可控,外包团队可以有效改善需求高峰的拥挤,低码平台降低了对外包人员的要求,同时统一了标准,减少人为的失误。
另外,对于一些大型的老牌企业,往往都沉淀了一堆有行业经验,懂开发逻辑的老技术人员,但是他们又很难学会新的开发语言,这时候低代码和无代码可以给予他们第二春,让他们利用丰富的行业经验继续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助力。
我们在看低代码提效这件事上,一定不要仅仅关注开发效率的提升,尽可能从应用角度来计算价值,开发效率是单一部门的事,而整体应用价值是全公司的事,清晰的应用价值是帮助我们在公司层面获得资源来推动低代码的重要焦点。
这也是最常被问到的问题,现在的一线低代码企业和行业平均水平间的技术差距不超过8个月,因此技术问题反而是小问题,要注意的有这几点:
生态,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建设了1500人以上社群,社群是低代码发展的最持续推动力。趋势表明,到2025年,70%的应用会由低码及无码平台构建,如果我们畅想一下,未来的软件开发可能会是一种什么形式呢?
低代码沉淀后,会越来越趋于无代码,无代码下一个阶段则是拼搭型系统,未来的企业软件开发是否会变成像团购接龙一样,某个部门提出一个功能,放置一个入口,其他业务部门在下面接龙,接龙完毕,功能就开发完毕,一个创新业务就可以落地测试了。
未来业务部门开会不再需要Excel和PowerPoint,大家直接把软件投影到大屏幕,针对精细化的各类业务处理,讨论完毕直接配置,会议开完,功能就迭代完了。
图源:艾瑞《2021年低代码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