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直接体现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设备管理要进步,其水平也需要度量。想要做好设备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设备档案是设备一生最基本的记录文件,记录了一台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改造、更新、报废的全过程。包括:设备说明书、图纸图册、技术标准、台服、档案以及原始记录等。
作为设备管理人员:一方面要通过它获取设备的管理资料;另一方面,要不断修正和完善设备档案。
1 正确制订维护标准并严格执行
有资料统计显示:70%以上的设备故障是因保养不当而加重设备磨损造成的。企业需重视保养标准的制订和执行工作。
通过对设备运转部件作正确详细分析后,制订点检标准(如温度、压力、振动,声音,腐蚀,泄露等),对这些部位按标准定人定时判定运转正常性。
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企业和时期都有不同的点检、保养标准,设备管理人员应因地、因时、因经验制订,不可盲从。
在标准投入生产使用后,要严格监督执行情况,定时检查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按规程操作,切不可马虎从事。
2 全员参与管理
在不少企业,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设备管理是设备技术人员和维修维护人员的工作,与生产操作人员无关。其实生产操作人员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对设备操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设备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应引起足够重视,共同制订工艺操作规程并随时监督。
设备从试车生产开始,至报废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磨合期、正常使用期、性能衰退期。因此需要提升设备维护保养质量,减缓无形磨损程度,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提高人员素质:采用自学、进修、授课等方式,综合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
2)合理安排大、中、小修时间及内容: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因为振动、腐蚀等使得原有精度会降低,设备管理人员应适时组织人员进行检修,包括:修前检查(掌握设备具体现状)、备件准备、网络制定、标准制定、财务预算等,确保以最短工期和最少资金完成检修任务。
3)设备绝不能带病作业:设备发生故障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修,绝不能带病作业,对于重要部位,应制订严格维修标准,对维修人员给以指导和正确约束。
4)维修质量检查:设备维修结束后,设备管理和生产技术人员一起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查,包括:结构检查(即检查修后设备是否完整、有无遗漏)和精度检查(检查修后设备是否保持原有精度和性能)。
对备件管理人员来说:首先,要对备件库存悄况了如指掌;其次,备件到库后,要组织有经验的测量和维修人员对其进行检查。
备件管理人员可以采用ABC管理法管理设备备件。价值高、制造周期长的划归A类;价值中等、使用颇率中等、不重要的划归B类,如小型轴承、线圈、液压缸等;其他的如一些螺栓、密封圈等可划人C类。
设备管理有非常多的指标,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下表是8个较为重要的、可用于衡量企业设备管理情况的有效指标,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指标监控设备状态。
类型 | 名称 | 定义 | 描述 |
设备运行 效率指标 | 设备综合效率OEE | OEE=合格品产量/计划工作时间的理论产量 | 全面反映设备效率 |
完全有效生产率TEEP | TEEP=合格品产量/日历时间的理论产量 | 彻底反映设备效率 | |
设备完好率 | 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数/设备总数 | 反映设备总体的管理状况 | |
设备维修 指标 | 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 | MTBF=统计基期无故障运行总时间/故障次数 | 反映故障频次,即设备的健康状况 |
平均修理时间MTTR | MTTR=统计基期维修消耗的总时间/维修次数 | 反映维修工作效率的改善状况。 | |
返修率 | 返修率=返修总次数/检修总次数 | 反映真实反映检修质量 | |
维修培训时间强度 | 维修培训时间强度=维修培训小时/维修工时 | 反映企业对维修人员素养提升的重视程度、投入强度 | |
备件 指标 | 备件库存周转率 | 备件库存周转率=月消耗备件费用/月平均备件库存资金 | 反映备件的流动性,表征库存资金积压情况 |
TEEP将设备的系统管理缺陷,包括上下游影响、市场和订单影响、设备产能不平衡、计划安排调度的不合理等不足都反映出来。这个指标一般都很低,不好看,但十分真实。
了解更多,前往体验简道云零代码搭建平台:www.jiandaoyun.com